強夯法是用起重機械(起重機或起重機配三角架、龍門架)將大噸位(一般8~25t)夯錘起吊到6~30m高度后,自由落下,給地基土以強大的沖擊能量的夯擊,使土中出現沖擊波和很大的沖擊應力,迫使主體孔隙壓縮,排除孔隙中的水,使土粒重新排列,迅速固結,從而提高地基承載力,降低其壓縮性的一種地基加固方法。
其特點是:可使用工地常備簡單設備;施工工藝、操作簡單;適用土質范圍廣,加固效果顯著,可取得較高的承載力,一般地基強度可提高2~5倍;壓縮性可降低2~10倍,加固影響深度可達6~10m;工效高,施工速度快(一般設備每月可加固5000~10000m2地基),較換上回填和樁基可縮短工期一半;節省加固原材料;施工費用低,節省投資,比換土回填節省50%費用,與預制樁加固地基相比,可節省投資 50%~70%等。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粉土、粘性土、濕陷性黃土、高填土、雜填土等地基加固工程;也可用于防止粉土及粉砂液化的地基加固工程;但不得用于不允許對工程周圍建筑物和設備有一定振動影響的地基加固工程,必需用時,應采取防振、隔振措施。
一、主要機具設備
1.夯錘
錘重8~25t,形狀多為圓柱體,外殼用18~20mm鋼板制作,內焊直徑16~20mm,間距200~300mm的三向鋼筋網片,并設直徑50mm吊鉤,對中焊接在底板上,夯錘中設置4~6個∮100~160mm排氣孔。內部澆筑C25以上混凝土,錘底面積4~6m2。
2.起重機械
宜選用15t以上的履帶式起重機或其他專用的起重設備。當起重機噸位不夠時,亦可采取加鋼支腿的辦法,起重能力應大于夯錘重量的1.5倍。
3.自動脫鉤器
要求有足夠強度,起吊時不產生滑鉤;脫鉤靈活,能保持夯錘平穩下落,同時掛鉤方便、迅速。
4.推土機
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作地錨。
5.檢測設備
有標準貫入、靜力觸探或輕便觸探等設備以及土工常規試驗儀器。
二、作業條件
1.應有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強夯場地平面圖及設計對強夯的效果要求等技術資料。
2.強夯范圍內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礙物已經拆除或拆遷,對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護措施。
3.場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機械設備進出道路。表面松散上層已經預壓。雨期施工周邊已挖好排水溝,防止場地表面積水。
4.已選定檢驗區作強夯試驗,通過原位試夯和測試,確定強夯施工的各項技術參數,制定強夯施工方案。
5.當作業地區地下水位較高或表層為飽和粘性土層不利于強夯時,應先在表面鋪0.5~2.0m厚的中(粗)砂、砂礫或塊石墊層,以防設備下陷和便于消散孔隙水壓,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后強夯。。
6,當強夯所產生的震動對周圍鄰近建(構)筑物有影響時,應在靠建(構)筑物一側挖減振溝或采取適當加固防振措施,并設觀測點。
7.測量放線,定出控制軸線、強夯場地邊線,釘木樁標出夯點位置,并在不受強夯影響的處所,設置若干個水準基點。
三、施工操作工藝
1.強夯施工程序為:清理、整平場地~標出遍夯點位置、測量場地高程一起重機就位、夯錘對準務點位置一測量夯前錘頂高程一將夯錘吊到預定高度,脫鉤自由下落進行奔去,測量錘頂高程~往復奔去,按規定夯擊次數及控制標準,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一重復以上工序,完成遍全部夯點的夯擊~用推土機將夯坑填平,測量場地高程一在規定的間隔時間后,按上述程序逐次完成全部夯擊遍數~用低能量滿夯,將場地表層松土夯實,并測量夯后場地高程。
2.強夯應分段進行,對廠房柱基亦可一排一排夯,起重機直線行駛,從一邊向另一邊進行,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機整平場地,放線定位,即可接著進行下一遍夯擊。強夯法的加固順序是:先深后淺,即先加固深層土,再加固中層土,加固表層土。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滿夯一遍,有條件的以采用小夯錘夯擊為佳。
3. 對廠房柱基亦可一排一排夯,起重機直線行駛,從一邊向另一邊進行,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機整平場地,放線定位,即可接著進行下一遍夯擊。強夯法的加固順序是:先深后淺,即先加固深層土,再加固中層土,加固表層土。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滿夯一遍,有條件的以采用小夯錘夯擊為佳。
4.夯擊時應按試驗和設計確定的強夯參數進行,落錘應保持平穩,夯位應準確,夯擊坑內積水應及時排除。若錯位或坑底傾斜過大,宜用砂上將坑底整平;坑底含水量過大時,可鋪砂石后再進行夯擊。在每一遍夯擊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圍的土將夯擊坑填平,再進行下一遍夯擊。強夯后,基坑應及時修整,澆筑混凝土墊層封閉。
5.每務擊一遍完成后,應測量場地平均下沉量,并做好現場記錄。
6.雨季施工時,夯坑內或夯擊過的場地如有積水,應及時排除。夯坑回填土時,宜用推土機稍加壓實,并稍高于附近地面,防止坑內填土吸水過多,奔去出現橡皮土現象。
7.冬期施工,如地面有積雪,必須清除。如有凍土層,應先將凍土層擊碎,并適當增加夯擊數。
8.強夯結束,待孔隙水壓力消散后,間隔一定時間后進行檢測,檢測點數一般不少于3處。